Skip to main content

端午節

        端午又稱端五、重午、重五、端陽。端是開始的意思,「五」、「午」同音,因此端午又叫端五。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日,所以又稱重五、重午。古代以奇數為陽,偶數為陰,五為陽數,故端午又稱端陽。此節日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歷史,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 端午節起源常聽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,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和詩人,極為楚懷王所信任,受任命為左徒。後因士大夫忌嫉其才,而遭到陷害,楚懷王聽信讒言,把屈原驅逐出國,屈原自此終日鬱鬱寡歡,憂國憂民,乃於五月初五這天,於汨羅江投河自盡,以死相諫。當地的百姓被屈原所感動,紛紛駕船搜索,打撈他的屍體,大家敲鑼打鼓的嚇走魚蝦,並用竹葉包著糯米投進江中,希望將魚蝦餵飽,免得牠們咬食屈原的屍體。村民拋進水裏的飯團,就演變成現在的糉子。而村民到汨羅江划艇嚇走魚蝦,則演變成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龍舟競賽。

        端午節除了吃糭子和賽龍舟外,還有避五毒的習俗。五毒是指蝎子、蜈蚣、毒蛇、蛤蟆和蜥蜴。農曆五月盛暑即將來到,草木茂盛,各種蟲害病毒容易滋生。因此,早在戰國時代,人們視五月為「惡月」,而五月初五更為「惡日」,《四民月令》記載:「是月也,陰陽爭,血氣散」。每年五月已接近炎夏暑熱,天氣濕悶,潮濕多雨,細菌毒蟲滋生,瘟疫疾病流行,且人的體質也較差,容易生病。

        所以民間傳統避五毒驅除瘟疫的方法很多,有用菖蒲和艾草用紅紙紮成一束,插在門上 (菖蒲;因為其形狀像一把劍,所以又稱水劍,傳說中菖蒲可驅除惡魔 。艾草;有避毒健身的功效,是傳統袚鬼驅邪的聖物)。佩帶天中五端 (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頭和龍船花) 與五毒相克,掛鍾馗像以驅鬼除瘟,兒童佩帶避邪的香包、穿五毒裹肚、戴五毒帽子和小絨老虎、在額上用雄黃酒畫「王」字,稱之為「畫王老虎」。因為人們認為虎是萬獸之王,可克制五毒蟲,總之端午節除了祭祀和紀念外,還是一個預防疾病、袪邪除害的節日

 

中國節日

錦囊精批/紫微斗數/八字論命/流年運程/流年精批/男女合婚/靈龜占卜/精算占卦/良辰擇日/擇日出生/五行改名/公司寶號/商舖風水/商舖選址/住宅風水/住宅選址/公司顧問/陰宅墓穴